家庭环境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快乐成长——论家庭环境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通益优佳教学之星渤海北区幼儿园:罗丽彬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环境。孩子最初的生活经验、一般的社会道德评价和行为习惯主要在家庭获得。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家庭是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由于“独生”的特定家庭环境——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有不同于“多生子女”的特异性——性情方面的弱点或消极品质。一般人的印象中,只要提起独生子女,便会出现刁蛮、任性、自私,俨然一个小霸王的形象。夸大独生子女性情方面的这些缺点是错误的,讳言或无视这些缺点也会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损失。因为严格地说这些缺点都是与心理健康不相容的,都是需要克服的,如果得不到适当的辅导,这些孩子势必成为问题儿童。
其实,不论是独生子女还是有其他兄弟姐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性格特质。今天孩子的问题,并不在于独生子女的身份上,而是在于家庭环境,即父母的教育观念、方法,以及对孩子的态度。父母教导得法是相当重要的,那么优秀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管教孩子严宽并济,孩子犯错必不宽容而加以纠正,孩子努力则予勉励嘉奖;在性格上的熏陶尤其重要,不能容许孩子有任性、奢侈、自大的心理发展;对孩子没有成长以外的任何期待,使孩子在没有压力下,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发展积极、乐观、坚毅的健全人格。
如果父母能在坚守管教原则中使孩子长大,那么孩子在精神上、个性上、经济上、社会上已养成相当的独立能力,便能贡献一己之力为大众谋幸福,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一、心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交往对象。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情感态度和孩子对父母的基本情感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为孩子长大成人后建立人际关系打基础。父母对孩子温暖、关心、接纳、理解和支持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孩子接受父母教导及孩子社会性良好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提高亲子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父母对孩子各种需要的敏感性,尤其要注意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和情绪状态。作为父母和家庭成员来说,首先要对孩子具有爱心,要让孩子成长在充满爱的家庭之中,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须条件。父母对孩子的亲吻、拥抱、抚摸和鼓励性语言(表扬、赞赏)等,能使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被接纳、被关爱。试想,如果孩子每天受到父母的冷漠对待,缺乏父母的欢欣笑脸和温柔拥抱,在那小小的心灵上又怎能对父母产生亲切感呢?对挚亲的父母都不能发展亲密的关系,又怎能与其他人培养和发展良好的关系呢?当然,父母还应善于体察孩子的情绪、情感、需要等,并给予及时、适宜的反应。只有在这样的情感交流背景基础之上,父母才有可能与孩子建立积极的相互接纳、信任、爱与关心的情感关系,成为教育的基础。同时,这种情感支持本身也会成为孩子社会化学习的榜样,促进对孩子的行为指导,进而发展起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增强探索外界环境的勇气。
二、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每一个国家、社会、家庭都有各自的文化及传统背景。孩子由出生至长大,其性格的形成,都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因为若要溶入群体社会,必须了解被除社会所认可的一切行为规范,其中包括道德标准、法律,传统风俗习惯等,必须按照规范行事,才能被群体所接纳,与别人和谐相处。
因此,孩子性格的形成,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他本身家庭的特质,再之后受到教育及工作环境的锻炼,逐渐融和于所生存的社会文化中。由此可见,孩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是经过两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是经由他人(父母、师长、朋友)所给予的各种培育和指导,另一方面是由孩子本身透过观察,不自觉模仿了父母或其他人的行为,日积月累发展成本身的独特性格。
年轻的父母在教养子女的态度上更多关心的是孩子将来的社会角色,追求新思潮,力图与时代吻合,希望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在子女身上得到实现和补偿,把子女作为自我扩张的体现,因此往往期望过高,要求过高。其实,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较其他孩子来得大,就算家长并不存心对他们施予压力,但父母过高的期望令孩子自我要求也高,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就算独生子与独生女,两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有分别。尤其是在中国人的社会里,以男为重的观念仍很普遍。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总会有其不同之处,即使是相同性别,也不可能有同样的性格。而一般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往往忽略了这个事实,不去认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只强调性别差异。大多数父母认为男孩子要粗豪爽朗、富有责任感、积极进取,富有冒险精神,应充实知识,多到外面增广见闻,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以利发展个人事业。女孩子则要温婉贤淑、文静体贴、克已谦让,应多学家务常识,注意礼仪规范,最好懂得一门独立谋生技能,不必依赖别人,即使是资质平庸,将来做一个贤内助亦可,普遍父母对儿子的希求多在智能、学业方面;对女儿则注意德性方面,在学习上不会施加过大压力,任她自由发展。这些都是一般认为的理想男女形态,大多数父母亦惯于按这些原则来教养子女。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男孩子都一律具有男性化的性格,女孩也不完全是女性化的性格,这是都因为个别孩子在个别家庭里,所接受的教育及养育方式在综合运用的情况下都各有不同,因此,各人总会有其本身的性格特点,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灌输给孩子的观念和价值观,都足以影响他们的性格形成,左右他们将来的发展。
三、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气氛是孩子智力乃至身心正常发育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他们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随时给孩子以不同的知识教导,孩子则可以在已熟悉的环境中不受功课、考试、竞争等压力尽情展示才能并立即得到回应,如赞赏或错误的纠正。因此,家庭气氛应当是温暖而民主的,对孩子既做到严格要求又充分尊重,应以理服人,以爱和智慧为基础,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说话,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感,因为语言的流畅有助于思考及思维能力的发育。同时父母要善于运用称赞和鼓励,这不但能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有足够的信心去实践和尝试,而且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善。孩子做错事要避免责骂和体罚,做错事或失败都并非罪恶,而应把这一切视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种学习,最重要的是还可使孩子从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等道理,培养其不屈不挠的毅力,这对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和事业来说将是极为难能可贵的重要馈赠。
家庭气氛冷淡,家长专制,不但抑制孩子的智力发育,对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种摧残。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做事无所适从,对自己缺乏信心,会造成各种智力性因素的发育受抑制、受损害。此外,由于这种恶劣家庭气氛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将左右孩子以后的性格和道德,使之变得即懦弱,又粗暴。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人从小在一个充满吵闹、憎恨、暴力的家庭长大,父母经常因小事争执,爸爸一恼火就乱扔物件,追着妈妈打,自己总是要谨小慎微地惶恐中过日子,长大后胆小怕事、孤僻、软弱,但结婚以后,与妻子稍有口角,即重演华尔兹的故技,大打出手,与社会生活中的懦弱形象截然相反。从这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孩子如何在无意识之中受家庭的气氛影响,不管在过后是怎样管教,家里的气氛是祥和还是暴戾,仍始终残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可见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智有着多么重要的和长远的影响。
孩子需要的,是感情和睦、积极进取、关心家庭的父母,而不是实行强制使用武力的暴君。夫妻能够相敬如宾,彼此体谅,相亲相爱,孩子就自然地学会亲切真挚待人。孩子能在和乐幸福温暖的气氛下长大,情绪能保持稳定,智能进步较快,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如果夫妻双方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教养子女的观点不一致。应该坦诚地交换意见,谅解对方的立场。以解决问题、维护家庭为大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表现和蔼、友善、坚强的态度,少给孩子压力,多给鼓励与赞赏,孩子自然能在融洽的家庭气氛里茁壮成长。
四、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作为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一个聪明与否主要取决于智力的发育,而智力的高低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且与后天的环境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孩子出生后五至六岁这一大脑发育的鼎盛时期,如果缺乏蛋白质,则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令之体弱多病,而且影响智力活动,使其精神萎靡,心神难以集中,减低其看、听、触的兴致,对周围世界反应淡漠,无心注意,因而对知识的吸收速度就缓慢,吸收的数量也就减少。同样道理,在出生后五至六岁这一智力发育的鼎盛时期,如果文化营养不足,发育正常的大脑得不到应有的、足够的刺激,那么孩子的大脑也只能是空白一片。国外有人就这个问题作过动物实验,把大白鼠分组喂养,其中一组不断给予良性刺激,另一组自然喂养以作为对照,解剖发现,常接受环境刺激的大白鼠大脑皮质细胞的分枝较多。人类大脑皮质细胞的分枝极其功能完善,也有赖于外界的良性刺激,而文化因素就是对儿童感官最重要的良性刺激,对大脑皮质的功能及智力发育极为重要,穷乡僻壤儿童的智力低于都市儿童,原因也主要在于此。
要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文化营养,首先要求父母及家庭成员具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当然,各个家庭的文化教养往往是不大相同的。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事例,如父母好看书,讲文明,孩子也爱学习、懂礼貌;父母粗鲁,孩子也脏话多,父母言行一致,教育的效果明显;父母言行背离,则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不同文化素质的家庭其教育观念不同,那么父母在抚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及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也不相同。它可以作为行为发生的心理来源,以教养行为为中介,影响儿童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发展特征的儿童。文化素质不同的家庭,相应的家长的教育能力也不同。因此,作为父母要增加文化投资,创设文化氛围,不断加强学习。对于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家庭,必要的智力投资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家长有目的地参加有关的学习班,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或机构,参考家庭教育书刊等。良好的家庭文化背景,不仅是孩子智力发育的良好环境,而且也是促进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提高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完善孩子人格的良好环境。
结束语:家庭环境是一种长时间和潜在的影响因素,它会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为此,父母应当努力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使家庭关系和睦融洽,家庭生活井然有序。这样,就可能促成幼儿的良好发展,使幼儿在这片沃土上茁壮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艺术、健康和社会教育》唐淑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家有家规》[美]罗伯特.J.麦肯兹著 新华出版社
3、《幼儿家庭教育》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